漳村煤矿:加强人才队伍建设

2022-03-25 02:16 集团网站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。作为“服役”60余年的漳村煤矿,如何在转型中交出“真金白银”的答卷?该矿坚持唯才是举,全方位高端引领、深层次梯队帮带、系统化后续跟进,全力打造矿山“智力”引擎,为建设“精益高效、数智绿色、持续发展新漳村”蹚新路、开新局。

全方位引领

党员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领头雁,是带领和组织员工干事创业的排头兵。漳村煤矿始终把“好人+能人”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要求,打破年龄、资格限制,广开纳贤之路,大力选拔扎根一线、作风过硬、成绩突出,勇于开拓、善于创新、敢于负责的干部。

罗明坤是一名博士,也是漳村煤矿蓝点创新工作室科研团队负责人。3年时间里,他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钉钉子的钻研精神,先后完成《关于漳村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思考》等多篇高质量技术论文,获得行业认可。主导实施的“动压巷道变形失稳机理与综合加固修复技术研究”等多项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。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,被破格提拔为生产科科长,成为了独当一面的“领头羊”。

该矿坚持党管干部,党管人才,打造政治强、作风硬、懂政策、善经营、精专业的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。持续优化基层队组班子结构,为技术过硬的“施工队长”配置优秀的支部书记,其中 “创新+创效”的综掘二队队长丁磊、“实干+能干”的开拓二队党支部书记张继龙等一批学历高、能力强的队组带头人已成为生产线上的“标配”。

同时,该矿坚持“以真金白银论英雄”,常态化采集、精细化分析、系统化检视,对中高管理人员进行深度扫描、精准“画像”。建立“刚性”优胜劣汰机制,进一步完善技术、行政职务“双系列”培养选拔人才机制,畅通技术人才、管理人才、高技能人才相互转化通道。

梯队式帮带

作为技术“大拿”,漳村煤矿调度室副主任岳书庆在退休前,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矿山多培养一些专业技术人才。他坚持参加“干部上讲台,培训到现场”活动,并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,“互联网+”为依托,聚集各队组多名高级技师、技术员、机电爱好者,围绕矿井生产实际进行技术交流和专题讲座,形成一级带一级,梯队式传帮带。他的徒弟王喜民成长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,并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,技术成果更是枚不胜举。

传帮带只是漳村煤矿深层次梯队化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。该矿把准“关节点”,制定人才成长“路线图”,做到既“解渴”当下又谋划未来,使技术人才不断代、不滑坡。按照“优秀人才优先培养、核心人才重点培养、稀缺人才定向培养”的思路,实施梯队人才培养计划,形成以专业副总、首席技师为第一梯队;科队长、班组长为第二梯队;大学生、技术员为第三梯队的“三级”梯队培养模式。在此基础上,按照“干部上讲台,培训到现场,服务到基层,帮扶到岗位”的原则,抓实矿层面的精准培训、抓好队组自主培训、抓牢岗位实践培训,形成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链条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。

系统化跟进

对于招聘的大学生,漳村煤矿坚持“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练”的原则,把他们安排在基层一线锻炼。男生下井,女生分配到选煤厂、选矸车间等岗位。

32岁的赵凯、31岁的马明城、28岁的张涵,都为主体专业,于2013年、2014年和2016年到综采、开拓等一线队组工作。因为扎根一线,踏实做事,相继被提拔为队组技术员和主管科员。

育才更备才。该矿对大学生开展多角度创新培养,做到政治上关怀、工作上支持、生活上关心,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。实施大学生 “蹲苗”行动,通过培养,优先提拔、优先重用,让他们逐步成为队组技术员、管理骨干,进一步推进队组“强身健体”。

同时,该矿创新导向,采用公开竞聘选人用人政策,将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,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、合理性、全面性,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热情。

该矿还分类建立后备人才信息库,为优秀大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计划,实行动态管理、实时更新、有进有出,让有能力、有干劲、有激情的大学生脱颖而出。

(文 李辉)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