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效益增长极——漳村矿推进大矿好矿强矿建设系列报道之三

2015-01-08 00:53

 

2014年,面对着煤炭市场的严峻形势,漳村矿从最坏处着想,往最好处努力,审时度势,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,坚持抓生产、保增长,降成本、增效益,在全矿职工中牢固树立了“过紧日子”思想,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,开源与节流并重、节支与挖潜并举。

牵住“牛鼻子”

    去年,集团提出了“以增量保增长,以增长保增效,以增效促发展”的“三保三增”要求,这是集团应对煤炭寒冬的重要举措。漳村矿按照这一要求,坚持源头把关,顶层设计,向资源最大化,成本最优化要效益,实现了逆势而进。

    抓衔接,力求资源最大化。漳村矿进一步合理优化采区布置,科学部署230622052502三个工作面搭配开采,确保了全年的稳产高产。同时,集中力量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工作,最大程度地解放煤炭资源,增强主力矿井的发展后劲。通过搬迁释放压煤250万吨,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回收。结合市场变化,该矿果断调整产品结构,坚持铁路运销与公路地销相结合,喷吹煤与电煤销售相结合,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针,稳定老用户,开拓新用户,千方百计增大煤炭销量,确保营销收益最大化。同时狠抓煤质管理,走好“订单生产”的营销策略,按照用户需求组织好井下生产衔接和煤种搭配,加大了煤炭洗选、检验、装车等环节,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煤质要求,确保了销售渠道的畅通,实现了产销平衡。

    细抠成本,力促成本最优化。漳村矿按照集团吨煤成本再降20元的硬指标,不断强调成本最优化,持续提升了经营管控力度。该矿深入落实集团增效益促发展“十项措施”,在此基础上,设立了经营管控红线,实行“经营管理一票否决制”,成立了成本核定委员会、竞争性谈判委员会、价格委员会等“三个委员会”,构建起了科学的成本控制走廊。坚持流程控制,实行了经营目标风险抵押制、内部市场收购制、材料维修费用定额制等,加大了物资采购流程监控,细化分解了经营目标,以经营责任书的形式,将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、岗位、个人,与绩效考核、工资奖金等直接挂钩、量化控制,实现了“人人肩上有压力,个个头上有指标”。

省出“小颗粒”

    泰山虽高,不却尘土;沧海固深,不厌涓流。在抓住“牛鼻子”保增长的同时,漳村矿加大了宣教力度,积极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“省下的就是赚到”思想,鼓励全矿职工从一张纸、一个螺丝钉做起,厉行节约、修旧利废。据简单了解,该矿单是利用废旧锚杆改制成的水管吊钩、撬棍扁铲等,每月就能节约材料费用5万多元;各队组回收复用的工字钢、托辊等每年至少也能省出几十万元。

修旧利废的同时,该矿切实加强了日常办公管理,大力推行OA无纸化办公模式,减少了文件简报数量,有效降低了印刷费用,并严格控制办公用品采购,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购置,精简了会议流程与会场布置,不挂标语横幅,不摆鲜花水果。加强了节能降耗管理,切实加大了节水、节电等工作力度,杜绝跑冒滴漏,全力降低了运行成本,形成了“人人能省、人人会省”的良好氛围。

挖掘“金点子”

“以前买一根新的钻杆就需要120元,现在将旧的B22×2.4钻杆,加工成B22×2.2钻杆,修复成本仅为27元。”靠着矿上供应科的几名普通职工想出来的这个小点子,漳村矿在钻杆采购上,一年下来省了不少钱。

 一个人的聪明有限,众人的智慧无穷。漳村矿在强化降本增效的过程中,注重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,搭建起了岗位创新、微创新、小改小革等多种创新平台,引导职工针对生产局部环节、工艺环节、设备局部构造等薄弱环节和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等想办法、动脑筋。

针对回风巷人工降尘带来的人工喷水煤质难以保证等问题,该矿综掘一队的职工经过反复试验,利用旧的操作阀,改造而成了“机械式风水连动自动喷雾装置”,以机械喷雾代替了人工喷雾,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;开拓一队对炮掘工作面喷雾降尘装置的改进,节省了放炮时间,一年可多掘进90米,按每米单价800元计算,一年可创造7.2万元的效益;选煤厂针对旧浮选刮泡器轴承磨损而破换轴的难题,创新性改用了铜轴承,有效延长了刮板轴的使用寿命;通风队“可调节风门”的研制,避免了风门收挤压变形后无法正常开启的问题,确保了通风系统正常,进一步延长了风门的周期,每组风门可节省2万余元……类似的 “金点子”在矿区如同“雨后春笋”一样层出不穷,带来了显著的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,成为了矿山发展新的利润“增长点”。

相关新闻